關于石雕的牌坊,大家不知道有沒有了解過呢?它的發展歷史非常悠久,最初它是由欞星門衍變而來的,在開始的時候是被用于一些祭天、祀孔的。通常都會被用于一些孔廟、宮殿、陵墓等地。而現代社會中,石雕牌坊又有了新的功能和用途,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關注一下吧!
一、石雕牌坊的發展歷史
1、牌坊是由欞星門衍變而來的,剛開始時是用于祭天、祀孔之用。其欞星原是靈星,即天田星,為祈求豐年,漢高祖規定祭天先祭靈星。宋代則是用于祭天的禮儀來尊重孔子,后來又改靈星為欞星。
2、牌坊濫觴于漢闕,其成熟于唐、宋時,至明、清時則是登峰造極,并且從實用衍化為一種紀念碑式的建筑,也被極廣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標榜榮耀。
3、其不僅會置于郊壇、孔廟,以及用于宮殿、陵墓、祠堂、園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點、交叉口、橋梁等處,并且其景觀性也很強,可以起到點題、框景、借景等效果。
4、它還有另外一種說法,就結構而言,它的原始雛形名為“衡門”,是由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梁構成的最簡單最原始的門。關于“衡門”的記載,我們目前看到較早的記載是《詩·陳風·衡門》:“衡門之下,可以棲遲。”
5、要知道“詩經”編成于春秋時代,而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。由此可以推斷,其最遲在春秋中葉就已經出現。并且這種“衡門”后來被運用到城市中各個居民區之間的“坊門”上。
二、石雕牌坊的功能用途
1、石牌坊就是用來紀念先人的高尚品德和豐功偉績,并且寄托著子孫后代崇高的敬仰之情。雖然它的制作結構簡單,但是但確透著一種凝重和莊嚴。同時也是人們豐富情感的體現,被用來作為對前輩先人的追思紀念。
2、是一種具有紀念性的獨特的建筑物,從它的建造意圖來說,可以分為三類:一為標志性,二為陵園牌坊,三則為紀念性的。并且可以根據表達的意圖來建筑不同的牌坊。
3、目前在現代,關于石牌坊的擺放,一般是用來表彰與紀念人物或表示美觀的建筑物,其多建在市街、鄉村、家祠、寺院、道觀、景區、學校等處。
4、其實石牌坊與牌樓一樣,都是由基礎、立柱、額枋、匾額、檐樓等部分構成,并且通過卯榫進行銜接。關于牌坊的基礎可以分為地下的基腳和地面基座兩部分,同時也是整個石牌坊穩定性的關鍵。
5、支柱也是為牌坊起到支撐作用的重要部分,其表面可以雕刻各種龍圖騰等,而額枋是由小額枋、折柱花板、大額枋、平板枋、墊板等構件組成,是整個石牌坊的核心。